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365滚球盘:印发《365体育投注:“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8-03-20 信息来源:市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365体育投注:“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九日
                                 365体育投注:“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为引导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365体育投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做精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市区、沿海、港口和开发区建设步伐,促进集聚节约发展,尽快形成我市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框架。继续保持工业有效投入的快速增长,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升级和优化,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行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融入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市场调整的“切入点”,越过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越过苏中地区的地域屏障,在长三角的分工合作体系中抢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机,实现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产业创新,推进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技术创新,支持自主开发,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实施制度创新,促进生产要素有效组合与流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环境创新,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工业体系。
    ——坚持以产业特色集聚为关键。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布局集中、发展集约”的要求,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加快发展链式经济、块状经济和集群经济。
    ——坚持以培植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从抓项目到抓产业的转变,从抓企业到抓集群的转变,从抓经济增长点到培植增长极转变,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大市区建设、沿海开发和开发区提升上来,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大项目、大企业、大集群、大产业”的思路,围绕全市经济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布局优化、质态提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龙头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努力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构造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推进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化、集聚化、差别化、国际化、集约化、自主化、清洁化、协调化等原则:
    ——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竞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集聚化增长。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按照产业链特点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开发,特色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增强集聚、创新和产出功能。
    ——差别化竞争。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广泛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合理引导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和地区间恶性竞争,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确立盐城工业经济的战略定位。
    ——国际化提升。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把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集约化布局。把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向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的大企业集中,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条件差、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推进加工组装型制造业调整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
    ——自主化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加快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再创新步伐,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推进纺织、机械和化工等骨干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进技术开发市场化服务进程。
    ——清洁化生产。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环境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作为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园区的环境标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水平,保持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
    ——协调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带动现代化大生产,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开放式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
    二、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三)主要目标。全市工业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发展,发展取向由外延扩张转向提升层次,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打造沿海制造业基地,提升12个营销收入超百亿元的省级开发区,培育30个特色鲜明、营销收入超2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
    ——产业规模质量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培植1个销售超千亿元、2个销售超500亿元的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
    ——产业配套水平明显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实现倍增,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下降到15%左右,工商企业物流外包比例提升到35%。
   (四)发展重点。做强做精汽车、纺织、机械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化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我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升。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主攻轿车,提升客车,开发专用车,提高汽车零部件的配套水平。一是轿车。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快新品开发步伐,形成合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抓紧发展中、高级轿车,努力使主导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确保到2010年形成43万辆生产能力,成为国内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二是客车。切实加快中高档豪华客车和底盘项目的实施进程,尽快形成1万台客车和2万辆底盘生产能力,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制造和出口基地。三是专用车。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专用车辆。四是汽车零部件。面向国际、国内配套和售后维修市场,提高关键件、高技术零部件的配套比重,增强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机械制造行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攻克和推广应用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信息化等关键共性技术,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对接,加快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强自主开发,提高产业层次。一是农用动力及机械。加快发展新一代新型环保节能发动机、大中马力拖拉机和技术含量高的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园林机械和其它农机终端产品。二是新型纺织机械。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纺机生产基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三是高精度机床制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生产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组合机床、数控齿轮加工设备和数控激光切割机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四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加强对环保技术及新型环保装备的研发,发展高技术的除尘设备、余热锅炉、污水处理、化工机械、建材机械、轻工机械等新型环保装备。五是油田设备制造。推进油田机械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生产高技术的油田钻采设备、高性能油井管等。六是物流装备。进一步加大物流装备制造基地的推进力度,加快建设物流装备生产基地。七是风电设备。抢抓风力发电快速发展的机遇,支持风电企业开发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成套设备,不断提高风电设备的就地生产比重。八是船舶制造业。加快提高内河船舶制造业规模和水平,积极发展大吨位船舶。
    ——纺织行业。立足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原料、面料、终端产品三个环节,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原料,积极研制生产高仿真、高强度、高模量、多功能、超细纤维等特色产品。加快天丝、聚乳酸纤维和碳纤维的开发,加强棉、麻、丝的改性研究,拓展可再生纤维资源,加大非棉天然纤维应用及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加速纺织原料的更新换代,促进纺织循环经济的发展。面料,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重点发展高档、高支、精梳纱线和高档坯布。积极开发防缩、防霉、阻燃、仿真、抗皱、抗静电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推广纳米、微波、超声波、远红外、生物酶等加工技术,提高面料的质量和档次。终端产品,着重提高CAD、CA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设计开发水平,培养一批设计人才,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装饰用纺织品以提高整体设计水平为重点,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个性化家居配套装饰纺织品,进一步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栽培基材等产业用纺织品。
    ——化工行业。一是重点突破石油化工。依托现有港口和化工园区,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建设1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填补我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的空白,形成以丙烯、乙烯和苯为基础原料的产业延伸链。支持在大丰港、陈家港建设2000万立方米石油商业储备项目。二是不断扩大基础化工。根据我市化工生产的实际需求和产业布局,支持发展“三酸两碱”基础化工项目在化工园区布局,实现基础化工原料的区内供给。三是努力提高精细化工。大力发展新型、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和中间体,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在化工园区发展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先进、清洁化工新工艺、新技术。四是着力做强橡塑化工。大力发展工程轮胎,形成系列化、高档化和规模化,开发各类汽车橡塑配套件,在更多品种和数量上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和国内外汽车企业配套。
    ——轻工行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光机电一体化和智能控制、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以及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食品、造纸、制鞋、新光源等产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强的重点行业。扩大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不断适应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变化。
    ——建材行业。水泥行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中小水泥企业淘汰机立窑,利用现有设施建设年产100万吨规模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等新型建筑材料。
——新能源行业。风力发电,重点是充分发挥沿海风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超大容量、智能化、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加快建设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5个风力电场,到2010年形成100万千瓦发电能力。生物能发电,开发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支持开发甜高粱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LNG燃气电厂,加快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积极推进沿海港口开发建设LNG电厂。火力发电,全力推进射阳港三期、陈家港电厂两个2×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和市区2×30万千瓦热电机组建设。大力推进发展电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
——新材料行业。大力开发纳米技术,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性橡塑制品、精细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差别化、复合化、功能化纺织新材料,新型玻璃纤维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
——生物工程。重点围绕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能源、环境五大领域的开发利用,选取重点技术和产品群,重点突破,加快生物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将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新兴产业。
——新医药行业。重点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突破对缓释、控释、渗透泵和透皮吸收技术,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实现一、二类药物的规模生产。
——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组织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各类开发区和港口为依托,建设一批与工业发展配套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支持管道运输建设。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兴办物流企业,加强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组改造,加快工业内部物流功能的完善和调整,加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的配套和管理,推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系统与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集成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在盐城实施更加重大的对外开放政策,努力突破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切实加快纺织品等适合我市发展的大型交易市场。继续推进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努力提高金融营销水平,切实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盐城实际的金融创新产品,大力引进国内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三、工业布局和产业转移
重点是依托大市区经济圈、沿海经济带、各类省级开发区,加快我市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
(五)加快启动沿海经济带建设。以大丰港为重要节点,沿海产业带重点布局和发展以利用特定自然资源、国外资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化工、造纸、海洋食品和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逐步建成新兴的基础产业基地和重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
(六)切实增强大市区经济圈辐射带动能力。把做大城市和加快工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市开发区、城南新区、亭湖开发区、盐都新区错位发展,将建区和造城相结合。大市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成套设备、机械制造、印刷包装、高档纺织、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大市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七)全力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整体建设水平,以12个省级开发区和2个化工集中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开发,特色发展。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集聚、创新和产出功能,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引导县(市、区)开发区向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方向发展,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有条件的开发区向高级形态转化,建设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技术密集度和投入产出率,依靠增量质态提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
(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龙头和支撑作用,推进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激发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采取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构建信息化平台,大力提高企业系统集成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以及商务电子化水平。
(九)做大做强优势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联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推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要求,完善全市50强工业企业评价认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增强大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创名牌,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私营个体经济的生力军作用。
(十)保持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一是继续开展以重点工业项目为主的项目推进活动。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思路,建立以重大工业项目开发与建设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实施一批重特大项目、龙头型项目,全面提高工业重点项目推进的水平和效率。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理念,提高招商效率,优化招商环境,加快实现大招商向招大商的转变。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盐城。三是继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按照“六放”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使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在市场准入、规费清理、资金融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拓宽领域,简化手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增强民间资本的投入能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吸引和集聚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工业领域。
(十一)促进工业节约发展。落实循环经济试点方案,组织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行清洁安全生产,推广应用清洁先进工艺和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围绕高能耗行业和企业,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培育具有较高水平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加强土地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率。
(十二)提高工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加大对产业链长的龙头型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的产业配套。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和国际营销网络,开展跨国合作经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十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稳定、透明的法制环境,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的人文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产业、财税、信贷、土地、环保、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规划纲要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根据各县(市、区)工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和区位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与技术水平、投资强度、产品方案挂钩的产业准入门槛,研究制订节地、节能、环保等政策。推进为工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立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平台。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十四)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市有关部门要以本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制定全市“十一五”工业主要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要建立规划实施考核激励机制,认真组织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适时发布相关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建立敏捷高效的产业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全面促进规划实施。市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规划纲要的执行效力。各县(市、区)要将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本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推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