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365滚球盘:印发365体育投注:“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5-24 信息来源:市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365体育投注:“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365体育投注:“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365体育投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365体育投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特制定本规划。
    一、主要成绩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365体育投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65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5万人,高层次人才3.88万人。高层次人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6955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25万人。有117人成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333人先后被列入市“111”工程人才培养对象。柔性引进院士13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2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5.4万人。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达5.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5%。培养党政人才2.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人才载体日益完善。创建省级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省企业技术中心34个。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家,市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执行国外引智项目80个。
  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但是,全市人才总量仍然偏少,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仍然较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数量仍然不多,与盐城经济转型发展和培育新特产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增长和民生改善将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人才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日益凸显,为盐城创造了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对人才的需求量必将大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任务。盐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期,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竞争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优势,谁就拥有区域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的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以主攻“两高一海”(高层次、高技能、海外才智)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引才、聚才、育才、用才四个环节,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升素质,实现由人才支撑向人才引领的战略转变,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竞争力、富有创造力、体现时代活力的人才队伍,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
  (二)基本原则
  1.人才优先原则。围绕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优先增加人才投入,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完善人才环境。
  2.持续创新原则。通过持续的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体系,重点突破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制度瓶颈。
  3.重点重抓原则。围绕沿海开发和新特产业发展,坚持高端引领,重抓创投、风投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带动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坚持产业导向,以创新型经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为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4.优化结构原则。统筹推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与行业的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全市人才结构和布局。
  5.以用为本原则。牢固树立“对社会有用皆为人才”的理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立足实践锻炼人才,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平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围绕“建成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总体要求,实现三大战略目标:一是打造新特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沿海高层次人才高地;二是打响盐城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全国领先的高技能人才高地;三是打出国际人才市场名片,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海外人才高地。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和海外人才合作机构
    到2015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500名,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团队500个,高技能人才5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500名。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建立或加盟15个以上人才交流合作机构,实施中外联合培养培育人才500人次以上;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名以上。
  (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人才
    到2015年,围绕石油机械、船舶装备、现代物流、节能电光源、盐化工、风电装备和绿色食品加工等24个特色产业,引进专业人才500名;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生物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专业人才300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和善于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建成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载体
  到2015年,分别新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室、省级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载体20家、15家、8家。全市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50万㎡以上。新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新建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2000个以上,新申报专利累计数2万项以上。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着力推进各类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使公务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全市党政人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80%。
    2.着力推进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培育、激励和保障制度,健全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长效机制,以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苏沿海市场(江苏沿海人才市场)为依托,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吸纳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创业者;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创新思维能力、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创投、风投和高级金融人才队伍。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创投、风投和高级金融人才120名、职业经理人50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10万人。
    3.着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接受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的达80%。
  4.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全市新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十二五”期间,每年培养高级工1万人,技师1000人,高级技师100人。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5.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农民创新创业的要求,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和经营带头人。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25万人。
    6.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工作规划通盘考虑、整体推进,通过政策鼓励和评价激励,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社会工作专职人员配备。到2015年,社会工作者人才总量达1.6万人。

                                         2015年全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目  标     
  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98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人年/万人) 49.8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30.2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过教育的比例(%) 21
 人才贡献率(%) 43


    四、重点人才工程
    1.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人才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市、县(市、区)联动,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引进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海外科学家和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鼓励各类领军人才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
    2.新特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以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人才集聚,实现人才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依托我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生物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为载体,充分发挥项目集聚人才的“磁吸”作用,推动项目引进与人才集聚互动。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争创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用一流的技术中心吸引一流的创新人才,使技术中心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成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依据新兴产业的特点,更加注重带项目、带资金,能迅速实现项目转化的高端人才、科技团队的引进,实现引资与引智的互动并进。坚持人才开发适度超前的思路,围绕港口工程、港城规划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实施沿海人才集聚工程,以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创业产业园等为载体,出台优惠政策及实施办法,为沿海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重点企业人才团队建设工程。以风电装备产业园、环保装备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现代服务物流园为依托,通过实施省、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项目,省“333工程”、市“111工程”,选拔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留学生等措施,在新兴产业和特色园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形成研发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
  4.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出国(境)培训,邀请国外专家来我市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苏沿海市场的作用,广开引才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引才引智机制市场化、项目多元化的新路子,不断丰富引才引智的内容与形式,满足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海外人才和国外智力需求。进一步加强引智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服务工作,巩固和扩大引智示范基地,加快引智成果的推广运用,提高引智工作的整体效益。
  5.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程。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依托新特产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管理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人才群体。重点引进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海洋生物、光电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方面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资本运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方面的特殊人才,培养科技型企业家。
  6.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制度和政策创新,实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启动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各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依托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建立365体育投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推动技工院校发展,打响“盐城职教”品牌。深化校企合作范围和层次,为重点产业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健全以社会化鉴定、企业内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能力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
    7.社会事业名师名家工程。适应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实施“科教兴卫”工程,培养、选拔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建设医学创新团队。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造诣的宣传思想领域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丰富文化产业工作经验、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倡导教育家办学;选拔培养省级人民教育家、特级教师、市级名师和名校长。
  8.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的优势,搭建职业教育培训平台,面向社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师、营销师、职业培训师以及网络管理师等现代服务领域新职业的培训,着力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重点选派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赴国内外学习培训,加强与欧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高校以及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广泛联络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完善培训网络。
    五、保障措施
  1.健全人才投入机制。建立由政府、社会、单位、个人等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市、县(市、区)分别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该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资金规模不低于本级财政上一年度一般预算收入的3%。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设立365体育投注: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以及相关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预算制度,逐步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政策。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开发资金,形成上下联动、上下匹配的全市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模式,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吸纳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其他形式资本参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
  2.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等优惠措施,使外来人才在保留外地户籍或外国国籍的前提下,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贴政策,推动企业建立培训、评价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3.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加快人才载体建设。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导向,重点建设政府控股投资或以政府管理为主的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智示范基地(单位)。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群,把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苏沿海市场(江苏沿海人才市场)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推进人才信息库、人才网、公务员网、事业单位人事网、专业技术人员网和人事考试网“一库五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快中介机构发展。建设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所,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人才中介协会,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和猎头公司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