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365滚球盘:印发365体育投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6-28 信息来源:市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365体育投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365体育投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365体育投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推进盐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十一五”文化建设概况
  “十一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365滚球盘: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奋力进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
  (一)文化建设步伐加快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建有10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纪念馆,所有乡镇建成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2000余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5个,基本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新四军纪念馆人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陆公祠文化街、江苏省淮剧博物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开放,城市文化功能明显提升。
  艺术生产成果丰硕。全市共创作大、小戏100余部,其中有10部大、小戏剧本获省戏剧文学奖。淮剧《太阳花》分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化部地方戏调演“二等奖”;《一江春水向东流》等4部淮剧入围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唢呐声声》荣获世界戏剧节“创新剧目奖”、省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市歌舞剧院在第六届省音乐舞蹈节上荣获6项金奖,在第二届省舞蹈“莲花奖”青年演员大赛上,有2个舞蹈节目获“优秀表演奖”;全市有4件书画作品分获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小淮剧《我是你的留守妻》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在第八届省“五星工程奖”评比中,我市获金奖作品列苏北第一。
  社会文化蓬勃发展。全市建成3个全国文化先进县、5个省文化先进县和一大批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创建10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7个省级艺术之乡、5个国家一级文化馆、3个国家一级图书馆。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以重大节庆为节点,以广场、公园、社区为主要场所,开展“激情大舞台,魅力新盐城”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海盐文化节。实施“三送”工程,开展“和谐文化到农家”十馆联动文艺巡回演出活动,全市每年送戏580余场,送电影25000余场,送图书18万多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突出。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9座,馆藏文物3万多件。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进一步推进,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海盐文物征集活动,加强海盐文化研究。坚持开展新四军革命文物征集和研究活动,实施新四军纪念馆扩建改造工程,积极创建全国4A级景区。2008年起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重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淮剧、杂技和董永传说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海盐晒制技艺等11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市、县两级非遗保护名录建立,31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加强演出市场、歌舞娱乐场所、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管理,全市文化市场发展繁荣有序。农村网吧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受到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我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多次受省表彰。
  (二)广播电视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广播电视宣传基础扎实。市级广播电视机构开设广播节目3套、电视节目4套、广播电视报社和广播电视网站各1家。在每年全国、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评奖中,盐城广播电视获奖节目名列同级传媒前列。市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总体市场份额达32%,初步实现“区域强势媒体”发展目标。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网络进一步完善,建有中波、调频发射台12座,电视发射台11座,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87%,实现市、县、镇、村光缆联网,农村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3.98亿元的城南电视塔开工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和CMMB播出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成效显著,全市通组率达97.1%,入户率达75%,建成省级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示范县5个、先进县1个、达标县2个。
  广电传媒管理成绩突出。建立网上传播视听节目数据库,强化网上传播视听节目监看、监管系统建设。净化荧屏声频,为奥运、国庆60周年和世博等重大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全市创建6个省级“无小耳朵社区”先进县(市)和一大批省级“无小耳朵乡(镇)”。
  (三)新闻出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报纸期刊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公开发行的报刊10家,《盐阜大众报》等报纸期发行量均在7万份以上。印刷业实现了由单色、双色印刷向多色印刷的转变,发行企业不断拓展网上销售等业务范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强化书报刊、电子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市场监管,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净化,版权保护逐步增强。积极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市、县(市、区)政府部门和100多家规模企业基本实现软件正版化。
  (四)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面落实国家、省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先后举办两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投资总额达120多亿元。市区建成2个文化产业园区、5个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培育,全市共有网吧685家、游戏厅419家、音像经营点480家、书报刊经营点805家、休闲娱乐场所142家。印刷发行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全市印刷企业500多家,出版物发行网点805家,2010年销售总额达10亿元。广播电视业增长较快,全市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收入每年均增长20%,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和广播电视网络收入达6亿元。至2010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1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五)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市直文化事业单位由18个调整为13个。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全额拨款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并建立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艺术表演团体实行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010年实施了市文化、广电两局合并和局台分设,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基层文化生活仍不够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统筹协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比较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拔尖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文化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进一步丰富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内涵,明确提出在“十二五”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365滚球盘: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为盐城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迫切。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需求。可以预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十二五”时期,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大幅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文化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新体制新机制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十二五”时期,全省进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之一,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促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仅促进盐城经济的发展,也将极大推动文化自身的发展。
  三、“十二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盐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全面发展繁荣,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总体目标:围绕文化盐城建设的战略构想,按照文化全民的原则,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广播电视实力显著增强,新闻出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成果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整体综合实力力争领先苏北、赶超苏中,实现文化事业和产业跨越发展。
  到“十二五”末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市、县、镇、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创作生产一大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广播电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的位次有新的提升,并拥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和省内外有影响的电视栏目、电视剧(片)。
  ——新闻出版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能力明显提升,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特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四军文化和海盐文化在全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
  ——文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
  (三)重点任务
  1.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和扩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所有镇(街道)文化站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所有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50平方米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全面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到“十二五”末,市图书馆藏书达100万册,电子图书达2万种,数字资源总量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各县(市、区)建成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市文化馆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的标准,其中一级馆占60%以上;全市每10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5000册以上。以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为支撑,大力发展流动演出车、流动图书车,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新创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省文化先进县1个。
  2.实施精品工程,不断繁荣艺术生产。以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发挥舞台艺术创作人才优势,支持和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奉献给社会,力求舞台艺术创作有新突破,使我市艺术事业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十二五”期间,每年创作新剧目20部以上,其中,5个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由剧团演出平均在300场(次)以上,3个以上作品在省以上获奖;力争有一部淮剧剧目参加国家级戏剧调演活动,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或文华奖;一台杂技精品节目参加国家或世界级杂技大赛,冲刺国家金狮奖;1台音乐歌舞节目荣获省以上大奖;有5个以上的小戏小品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至少有一个小戏小品获全国“群星奖”金奖。举办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节和市第三届艺术节。加强美术创作,确保每年推出新创优秀作品10幅以上参加省内外展示活动。“十二五”期间,至少有1幅书画作品冲刺国家级书画大赛等级奖。
  3.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遵循“三贴近”的基本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改革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方式,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采购的方法,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效果。认真办好中国海盐文化节、丹顶鹤湿地文化旅游节大型文艺晚会,努力把文艺晚会打造成我市文化品牌,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深入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十馆联动巡回演出,组织优秀节目到农村巡演,推进文化“三送”工程,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先进文化的成果。积极打造“激情大舞台、魅力新盐城”周末文化广场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广普及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大众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建设,发展老年文化事业。
  4.加强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提升特色文化水平。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要求。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统筹规划,建设特色文化景点和景区,开辟2-3条特色文化旅游专线。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做好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提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防盗和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到“十二五”末,力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实现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0处以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心,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保护工作机构。
  5.加快科技进步,增强广播电视综合实力。继续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备机全部实现固态化建设;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储、应用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市广播电视台建立完备的全台网络系统,主要频道力争实现高、标清同播;CMMB完成在市区及各县(市、区)的覆盖和补盲;数字地面电视的覆盖扩大到周边县(市、区)。加大数字影院建设力度,新建60家数字影院,确保重点镇建成1家数字影院。加强广电传媒管理,加快广播电视监管系统和互联网视听系统建设与升级,建立规范化的广告监管平台,形成高效的新媒体视听节目管理体系;全市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无小耳朵社区”先进县(市、区)标准。
  6.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新闻出版与版权管理。实施出版产品精品化,努力提高报刊业办刊质量。以《盐阜大众报》为主导,带动行业、专业报的发展,力争新办5家专业报,10家内部资料性报纸,期刊增加至10种。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努力提高印刷复制业档次。加快印刷复制业改造升级,力争出版物印刷企业达到30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达到550家,全市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达到1000家。推进发行网点规模化,努力提高出版发行整体水平。根据建设百万人口大市的总体规划,市区出版物发行网点总量力争每年增加50家左右,规模企业达到60家左右,在市区建设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城;全市出版物发行网点总数力争达到3500家左右。创新版权管理模式,全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巩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提升建设标准,分批次更新出版物;实施城乡阅报栏工程,推进阅读阵地建设,不断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7.完善行政执法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不断净化文化市场。建立一批大型品牌娱乐场所和娱乐超市,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按照“科学布局、优化结构、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的网吧连锁企业。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立市文化娱乐业协会、网吧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健全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反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行为,不断提高文化综合执法水平。
  8.提升规模层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采取多种措施,培大育强,使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出版版权业、网络服务业、文化创意业、工艺美术业等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门类,不断提升这些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具有盐城地域特色、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骨干企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发展,使我市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盐城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位居苏北前列。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规模超5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5个以上;规模超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20个以上;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15个以上;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20亿元,占GDP比重5%,使其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
  9.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进盐城文化“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市优秀文化资源,以杂技为龙头,培育淮剧、发绣等特色文化产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带动我市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盐城文化的影响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积极推进港澳台文化交流,着力发展海峡两岸文化贸易往来,推介具有盐城特色的文化产品赴港澳台展示。建立并加强与盐城国际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服务我市对外开放大局。鼓励并协助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产品进入国家指导目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企业和品牌文化产品。
  10.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结构的调整,提升高层次人才比例,市直文化广电人才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0%和50%。加强艺术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名演员、名画家、名编辑、名记者和名播音员(主持人)、名考古专家,使入选市“111工程”中青年人才达到3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达到12名,力争再推出一名梅花奖得主。
  四、“十二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工作重点
  (一)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将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继续抓好大市区文化设施工程建设。新建市图书馆,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12年建成开放。新建盐城博物馆(美术馆),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3亩,2013年建成开放。新建盐城杂技大世界,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2013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复建江淮银行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旧址,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12年完成。继续推进盐城中波发射台、亭湖文化活动中心(含图书馆、博物馆)和市开发区综合文化大楼(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
  (二)文化惠民工程
  1.“送书、送戏、送电影”工程。每年为每个镇配送价值一万元的图书,为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为每个镇每季度送一场戏。组织文艺团体到农村基层演出,每年市级剧团不少于100场,县级剧团不少于60场。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面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基础上,重点建设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
  3.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建立连通市、县、镇(街道)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虚拟专用网(VPN通道),形成全市“数字图书馆”框架,实现365体育投注:图书馆与驻城各社区图书馆(分馆)之间电子文献信息互通、互借、互还、互传,图书资源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千家万户延伸。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基本实现数字化阅读。
  4.网上文化馆建设工程。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重点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以文本、图片、动漫及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群众文艺培训,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品牌文化活动,实现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共建共享。
  5.城乡阅报栏工程。充分发挥我市报刊资源优势,实行市、县、镇统筹,在城市社区(居委会)、镇、行政村建设阅报栏,方便群众看报读报。到“十二五”末,力争城乡阅报栏建设覆盖率达到60%以上。
  6.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有线电视报装速度,降低有线电视报装费,对五保户和困难家庭实施免费报装或资费优惠,到“十二五”末,力争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同时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
  (三)文化品牌工程
  1.海盐文化品牌工程。充分发挥中国海盐博物馆、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功能作用,广泛开展全国性的海盐文物征集,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及资料,每年开展1-2次全国性的海盐文化研究活动,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全国海盐文化的研究中心和重要的展示、收藏基地,打响海盐文化品牌。
  2.新四军文化品牌工程。进一步丰富新四军纪念馆展陈,加快复建江淮银行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力争新开1-2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不断扩大新四军文化研究范围,进一步做精新四军文化品牌。
  3.淮剧艺术精品工程。发挥现代戏之乡、淮剧之乡的优势,搞好题材规划,打造戏剧文学创作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个淮剧团要上演1-2台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大型淮剧节目,至少有2台以上大型剧目成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有一部剧目参加国家级戏剧调演活动,力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或争获文华奖。
  4.技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新创作节目2个,提高传统节目3个,打造1个杂技精品节目参加国家或世界级杂技大赛,力争获得国家金狮奖。
  5.电视品牌栏目工程。以盐城广播电视台为主体,积极打造一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广播电视栏目,力争成为全省知名品牌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影视基地建设,推出高质量的影视剧。
  (四)重大文化活动
  1.中国海盐文化节。积极承办市委、市政府每年一度的中国海盐文化节,以渲染海盐文化为主题,打造一台反映盐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综艺晚会。
  2.省第六届淮剧艺术节。由省文化厅主办,我市具体承办,在盐城举办第六届淮剧艺术节,主要展演来自上海和全省淮剧艺术团体自第五届淮剧艺术节以来的国家和省淮剧艺术精品剧目,以及其它新创作生产的优秀剧目。
  3.365体育投注:艺术节。举办365体育投注:艺术节,全面展示我市在戏剧、杂技、音乐、舞蹈、曲艺、书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果,促进我市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4.丹顶鹤湿地文化旅游节。在每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丹顶鹤湿地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一台以旅游为主体的大型文化活动晚会,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服务。
  (五)文化保护工程
  1.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修缮工程(国保单位)。拟投资550万元对旧址的藏经楼墙体开裂,部分墙体与木构间存在竖向通缝,台基、墙体白华、砖表层剥落等进行维修保护。
  2.“董永传说”保护工程(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拟投资1.2亿元,建设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和古镇西溪旅游景点。建立“董永传说”传承基地,修缮董永庙、缫丝井等一批重点遗迹,设立董永与七仙女传说遗迹陈列馆。
  3.鲍家大院保护工程(省级文保单位)。拟投资6000万元,分5年对该工程实施维护,使鲍家大院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民俗文化的展示基地。
  4.海春轩塔保护工程(省级文保单位)。拟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50亩建设塔院,对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塔院建成后将成为东台西溪历史文化景区和重要旅游景点。
  5.便仓枯枝牡丹园卞氏宗祠遗址保护工程(市级文保单位)。拟投资1000万元,将原卞氏宗祠修复重建,扩大牡丹栽植面积20亩。
  五、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切实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任。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研究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把握文化发展政策,不断提高驾驭文化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改革创新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应有功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强化对转企改制后文化企业的管理,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推进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组建演艺集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艺术生产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广电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增强单位活力。积极探索广电“制播分离”试点改革,增强广电事业和产业发展活力。
  (三)强化政策保障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对文化单位实行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产和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把文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享受省、市扶持各类产业发展的最优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市财政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与生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文物维修保护、文物及书画精品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市场、广电传媒及安播管理,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府文艺奖等主要项目。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增强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经费预算制度,按照农业人口编制农村文化经费预算,并随财政一般收入同步增长。放宽文化服务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及重大节庆活动。继续实施对转企改制的文艺演出团体财政专项扶持补助,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四)加强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广开视野、广开渠道、广开才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做好人才规划,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文化名人”工程,打造一批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实施“大树移植”工程,引进一批高级优秀文化人才;实施“百花培育”工程,培养和储备100名中青年文化人才。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成效,逐步形成集中培训、在职教育、挂职实践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探索实施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