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疾控中心2019年4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19-04-10

 走进四月,春天的心情也随着绿意的脚步姗姗而来! “盐城疾控微健康”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要提防一些春季常见疾病来凑热闹!我们精心编写了第四期“疾病风险提示”,将近期较易发生的手足口病、食物中毒、花粉过敏、猩红热等疾病的科学、有效预防措施分享给大家!

01手足口病

据我市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预计4月份我市手足口病发病将逐步开始上升。根据监测要求,全市各县市区每月采集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病原检测,目前我市主要流行毒株为CoxA 6 型,占62.5%,其次为CoxA16,占37.5%,表明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风险较大,应警惕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我市高发季为每年4-7月份,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可通过呼吸道、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防控建议:

1. 个人预防   

①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②定期对日常用品、家具、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家居环境;

③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留心观察,一旦儿童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

④儿童患病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 1 周,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⑤手足口病疫苗已在365体育投注:上市,该疫苗适用6个月至5岁儿童,可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有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2. 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治要点  

①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②发现发热和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③适当增加日常清洁消毒频次,做好教室、寝室、校车和厕所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和清洁消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1小时;儿童喝水的口杯、毛巾做到专人专用,每天消毒。

④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指导儿童正确洗净双手。

02食物中毒(关注度:★★★★)

春意渐浓,处处春机盎然,每到周末,不少人携家带口,踏青赏花的同时,不忘尝一口野味,挖一把野菜。品尝野味的同时应该谨防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曾经发生过因为品尝“野味”而中毒事件。春季请大家谨防石龙芮、石蒜、河豚鱼中毒。

石龙芮,形状很像菜场里卖的芹菜,只是茎没有芹菜高,叶子带有刺状,生于平原湿地或河沟边,可药用,全株有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10余小时内死亡。

 石蒜,形状跟野蒜相似,《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中都记载有毒性,误食后有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河豚鱼是我国沿海、江河常见可捕获的鱼类,传闻肉质鲜美至极。如此美味佳肴却含有致命的毒素。河豚毒素存在除鱼肉之外的所以组织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强,肝脏次之,每年春季为河豚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河豚中毒起病急、病死率高,一般在食用10分钟至半小时出现中毒症状,首先出现手指、口唇发麻可伴有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河豚中毒以春季发生的次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引起中毒的河豚的主要来源于市售、捡拾、渔民自己捕获等。

 防控建议:

 ①学会辨别野菜的种类,野菜虽然好吃,但是对于不熟识的人,很容易弄错,所以最好不要随意采摘。

 生长在公园马路两旁的野菜,因遭废水、汽车尾气等污染,有害物质含量高,食用后易增加中毒风险。

 ③对于特殊的敏感体质的人群,最好不要吃野菜,以免过敏。

 ④学会识别河豚外形,以防误食。河豚鱼体呈圆筒形,无鳞或有小刺,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如果碰到疑似的鱼,务必捡出,避免误食。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和食用河豚鱼。

 ⑤如果不小心误食了野菜、河豚鱼等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唇发麻等症状应尽快排出毒物,并第一时间就诊,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出毒物。

03花粉过敏(关注度:★★★★)

 4月是大家踏青郊游的好时节。那么问题来了,一些朋友靠近花朵就会出现打喷嚏、流涕、流眼泪,鼻、眼及外耳道奇痒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原来这是因为他们吸入这些花粉后,产生了过敏反应,也就是花粉过敏症。

花粉过敏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体质患者被花粉致敏后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结膜的卡他性炎症,可伴有皮肤及其它器官的病变。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症状为打喷嚏、流涕、流眼泪,鼻、眼及外耳道奇痒,严重者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

防控建议:

减少与致敏花粉的接触   有过敏史的人要尽可能少到户外活动,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更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外出时穿长袖衣服,佩戴面罩、眼镜、口罩等保护装备,减少花粉吸入或者接触。

掌握花粉释放规律    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此时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或戴口罩外出。阴雨天空气湿度大,花粉不易飘散,尤其是雨后花粉暂时被清洗掉,这时可放心外出。。

及时清洗、更换衣物   外出回家后清洗颜面、冲洗鼻腔等粘有花粉的部位,沐浴、更换衣物,以减少身体上的花粉颗粒。

准备脱敏药物   外出踏青郊游时,要准备一些脱敏药物,遇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等状况时,如果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扑尔敏,一旦出现较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04 猩红热(关注度:★★★)

据我市近期猩红热监测结果及我市近几年猩红热流行规律,预计4月份我市猩红热发病数将出现小幅上升。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例可出现心、肾、关节损害。本地区主要为春季高发,经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2-12岁小儿为高发人群。   

 防控建议: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

①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②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③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④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