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从源头守护“舌尖安全”

发布日期:2020-05-25 15:44 来源:盐都区政府办公室 字体:[ ]

近日,省食安委对全省21个县(市、区)进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命名,盐都区位列其中。今年以来,盐都区坚持农产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进一步巩固提升“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不断完善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监管责任层层压实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盐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把创建国家安全县、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生产全程监管执法、提升绿优占比、提高可追溯率等六个方面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并逐步落实。局与各镇(区、街道)监管站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发放协管员《监管手册》350本,发放《禁限用农药名录》宣传单1200份,要求所有农药经销市店、种植基地和村委会宣传栏全部张贴到位。各镇(区、街道)监管站也以责任书形式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员和协管员的职责,并要求规模生产经营者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监管平台智慧高效

新建了监管平台和可追溯平台数据库。在各镇(区、街道)农产品质量监管站配合下,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全区种植、水产业规模生产主体摸底排查,剔除非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一户多名的和已注销的主体,共落实496个生产主体进入江苏省监管信息平台,399个生产主体进入江苏省可追溯信息平台,为下一步精准监管和可追溯考核工作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

创新农产品监管方式,利用智慧监管平台,组织区镇两级77名监管员,对392户(次)蔬菜和草莓大棚生产基地开展了巡查监管,并将巡查监管信息及时上传监管平台,克服疫情给监管工作带来的不便,便于上级部门了解监管工作动态和信息。

把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要求区镇两级监管巡查监管的重点放在投入品仓库的检查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上,今年以来,已督促187个生产基地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处理一起没有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残超标事件。

专项治理动真碰硬

组织开展以农药行业安全生产、“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和农资打假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监管人员571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单位763家次,“瘦肉精”检测1256例,抽检农药6个、种子30个,查处案件8起。涉及金额1.2055万元。并对全区8家许可门店销售给农户(基地)限用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积极试点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引导生产主体加强生产自律,承诺农产品合格。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宣传手册》和《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各2000本,组织开展“科学用药进万家”宣传活动,全面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推进品牌认证工作。今年已组织30家生产企业49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龙冈梨果、大纵湖大闸蟹和张庄葡萄3个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正在分批组织现场考察工作。

扎实开展风险监测,截至目前,共快速检测农残1254个批次,9060个样品,未发现农残超标。

抬高目标社会共治

目前,盐都区正在学习先进经验,对标找差,补齐短板,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进力度。

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媒介,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守法经营意识、农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的生态健康意识,着力营造“人人关注、个个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环境。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可追溯制度,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对散小农户的服务指导力度,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覆盖面,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加强与市场、工商和公安等部门对接,对农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要从严追溯,对违法违规使用农(兽)药要依法查处,对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促进盐都区农产品质量不断好转。

进一步加强质量追溯管理。一是与市场监管局主动联动,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不断完善“产地出证,市场索证”机制。二是完善以包装标识为载体、以生产销售记录台账为主要内容、以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为查询方式的追溯管理机制,继续加大质量追溯基地的建设力度,提高盐都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