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365滚球盘:印发深入推进计量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2-2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

《365滚球盘: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365体育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365滚球盘: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365滚球盘: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我市计量事业快速发展,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推动测量技术规则与格局重构,计量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需求更加强烈,我市在计量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监管能力、机构建设、社会共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为全面提升我市计量能力和水平,开启计量事业发展新征程,根据《国务院365滚球盘: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以及《省政府365滚球盘: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72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入推进计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65滚球盘:计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和《省政府365滚球盘: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加强计量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服务供给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计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盐城提供坚实计量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有力提升,计量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计量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应用型计量技术和数字化计量技术研究,围绕工业经济和民生经济新建一批计量标准,筹建1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培养7-8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打造3-4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

(二)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建成1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250家以上,引导发展8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1家以上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

(三)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转变。全市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项以上,力争参与制(修)订3-4项省级计量技术规范,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

(四)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培育1个计量惠民示范县(区),引导培育1800家以上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不断提升计量的社会共治水平。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力争建设2个以上“计量文化基地”,聘请7-8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

到2035年,我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计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建成符合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加强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我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计量科技创新协作机制,围绕新能源、汽车、钢铁、电子信息、民生等领域的计量创新需求,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装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现代先进测量需求,加强相应计量技术能力建设。鼓励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制(修)订国家级或省级计量技术规范,为量值传递、溯源及计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高水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对标全省一流建设市级计量检定测试机构。搭建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江苏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前瞻性、定制化、立体化的计量技术服务。立足我市2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省级计量重点实验室,建立完善大型计量测试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测试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技术资源,创建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

(三)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推进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结合我市实际,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和具有核心技术的仪器仪表品牌。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强化仪器仪表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与计量技术机构的合作,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

(一)服务主导产业发展。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建立一批产业急需的计量标准。采取横向和纵向联合攻关的方式,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和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

(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加强计量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坚实的测量基础。围绕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针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以量值为核心,结合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

(三)服务交通运输发展。面向铁路、公路、水路等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的计量需求,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加强船舶和港口领域计量保障,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和安全水平。

(四)服务大众健康和安全。围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生物医药、诊断试剂、可穿戴设备等开展计量测试服务。加强体育设施和器材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计量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能力。加大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公共安全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力度,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五)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计量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建立碳计量检测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逐步实现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信。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能力建设,加大计量数据利用力度,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五、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

(一)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溯源传递体系。加强计量标准建设的统筹规划,构建科学、高效、开放、灵活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新建和升级4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挥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引领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计量应用需求,建立支撑公平贸易、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确保持续稳定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动态管理,不断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保障能力。着眼可持续发展,稳定、持续、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持全市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稳定运转,为技术机构正常开展公益性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困难,加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确保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公益性和独立性。落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确保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

(三)加快促进现代先进测量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专业化测量技术服务市场,提升现代先进测量服务业的竞争力,构建多元开放的测量服务新格局。推进各级计量技术机构改革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规范各类测量服务市场行为,探索建立信用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测量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四)推进计量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发挥计量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基础作用,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基础支撑服务。

(五)建立现代计量人才队伍。加大计量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计量队伍的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依托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前沿水平的高层次计量人才。做好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探索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聘任制度。开展计量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线计量检定校准操作能手。

(六)提升企业计量管理体水平。实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测试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采用先进测量技术,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计量科技数据的有效应用。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链量值保证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链企业计量保证能力。支持企业增加计量设备投入,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和专用测量设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六、加强计量监管效能建设

(一)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相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计量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和眼镜店等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乡村延伸。

(二)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探索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支持产业计量云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智慧工厂建设。

(三)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示范,营造信用为本、自觉自律的计量环境。培育“计量惠民示范县(区)”,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不断提升计量的社会共治水平。

(四)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和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七、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计量工作全过程。各地要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各地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保障法制计量监督开展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计量能力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发挥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支持,提升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计量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先进计量器具、设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加强宣传和文化建设。结合“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宣传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推动计量宣传通俗化、制度化。通过开设计量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计量走进中小学校园,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发掘计量文化资源、加强计量文化建设,聘请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做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收集、整理、保护等工作。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检查和考核评估。加强计量工作绩效考核,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情况作为市质量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发挥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测,2025年底前对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提出下一阶段计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