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持续打造盐城医共体建设特色品牌

发布日期:2025-04-15 09:30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体:[ ]

数字赋能织就健康惠民“一张网”

日前,在东台市四灶社区,居民洪女士在卫生室做完心电检查,5分钟后就收到了东台市人民医院的诊断报告;在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远程会诊中心看病的张爹爹,通过智能系统与县院专家“面对面”问诊……这些场景正是我市推进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我市创新构建“1+X+Y”建设路径,形成15个医共体覆盖全域的惠民网络,走出具有盐城特色的医改新路。

三级联动聚合力

建设跑出加速度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我们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市卫健委主任王正介绍,在东台先行试点基础上,市域持续推动,县域积极主动,部门密切联动,全力推动全市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奋力打造盐城医共体建设特色品牌。

目前,我市已在11个板块组建15个医共体。在学习东台经验的基础上,全市面上又涌现出滨海、射阳两个极具特色的地方案例。初步实现3个转变:示范效应逐步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转变。各地因地制宜学习东台做法,推动东台经验从“盆景”变“风景”和“全景”。能力提升逐步从“单个做强”向“体系做强”转变。一手抓牵头医院能力提升,一手抓资源共享和力量下沉,逐步将“县级强”扩面成“县域强”。发展理念逐步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将肿瘤防治与转诊会诊中心建设、专病管理等融入医共体,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全市上下联动齐发力,围绕“十张网”建设等多次现场调研,召开专题汇报、座谈培训会。召开全市卫健工作及基层卫生工作会议,对医共体建设进行重点部署,邀请国家卫健委专家专题辅导培训。牵头制定《365体育投注: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建议监测指标(试行)》,坚持同题共答、一地一策,分类培育典型。滨海完善医共体运行复盘研学等机制,阜宁实行慢性病“信号灯”管理,建湖、大丰制定专病签约服务包,盐都、亭湖侧重慢病管理和医养结合,全市医共体建设从东台“一枝独秀”迈向“春色满园”。

“医共体看盐城”正成为一张城市“健康名片”:我市医共体建设获“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优秀项目”,入选《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4)》地方经验;东台医共体建设入选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滨海医共体建设获中国健康产业“奇璞奖”。

健康服务更暖心

书写惠民新答卷

在盐都区郭猛镇,智能AI随访系统正为高血压患者推送个性化处方;大丰区三龙镇的家庭医生手持终端可实时调阅三甲医院影像资料……通过建设数字健康驾驶舱,全市实现300万人次精准健康管理。特别在肿瘤防治领域,建立“1+9”分级诊疗体系,完成10.6万人次老年筛查,重大慢病早死率低于全国水平。

建立数字健康驾驶舱,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一条链”,将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连成“一张网”。东台优化医共体“十张网”20个共享中心,滨海运行13个中心,射阳引入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统。牵头医院新增三甲医院2家、三乙、三级医院各1家;东台、滨海、阜宁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建成名医工作室308个;全市县域就诊率93.07%。基层机构服务能力达国家推荐标准数144个,建成省社区医院102家、覆盖率62%,均列全省第一;全市基层医卫诊疗量占比全省第二。

实施老年人肿瘤标志物筛查三年行动计划,各地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依托牵头医院成立9个肿瘤诊治分中心。发挥医共体资源整合优势,今年以来累计服务患者4371人次。将筛查中发现的高危人群及时推送至健康随访中心,实现县域内疾病“筛、防、管、治”一体化。下一步,我市将开展肿瘤防控,逐步建立以市一院为龙头,市县两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为骨干,疾控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癌症防治网络。东台、建湖、射阳、滨海、阜宁、响水各建设1个肿瘤筛查中心。为全市60至69周岁常住老年居民免费开展肿瘤标志物筛查。优化会诊转诊,实行与医保部门异地就医自主备案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与此同时,优化健康管理模式,依托随访服务中心,建立专病数据库,通过App、智能AI、人工等跟踪随访。突出慢病综合管理,强化科普宣传,推进老年人健康促进“99健康”行动,开展健康科普巡讲250场次以上,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2%。

创新机制激活力

澎湃发展新动能

“现在看病就像坐‘健康直通车’。”正在亭湖预约上级专家号的王女士说。我市将医共体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双召集人推进机制,全市建成“十张网”医疗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东台构建20个智能共享中心,射阳引入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滨海创新“1234”转诊机制,形成“东台样板+县域特色”的创新矩阵。

全市各地成立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坚持“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构建医共体“1+N”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编制保障措施,在编制管理、县管镇用等环节实现突破;推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试点;完善医共体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医务人员从“重治疗”向“管健康”转变。

站在新起点,市卫健委大力实施“突破行动”:努力实现全市医共体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全国走在前、作示范。做实东台市、滨海县医保基金总额付费试点。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统筹平衡县镇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推行“县管镇用、镇聘村用”。

加快推进“十张网”建设全覆盖,提高镇村辅助诊断系统、影像心电设备覆盖率,心电设备村级覆盖率达100%。建立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智能随访等多场景应用。加强城市三级医院支持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医共体成员单位至少有1名牵头医院骨干派驻服务6个月以上,并定期轮换;同时,市三级医院每年对县巡回医疗2次,时间不少于4周;县对镇巡回每月不少于1次;镇对村巡回每周不少于1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